今年紹興市將建5000套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

消除老舊小區消防隱患、實現除險安居,是我省今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在我市老舊小區中,電動自行車充電亂象是一個重大的火災隱患,去年本報對此也進行了持續關注。昨天,記者從市消防救援支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建5000套以上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

諸暨市暨陽街道浣江居委會是紹興最早安裝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的試點區域之一,作為曾經的城中村,這里居住的流動人口有上千人。此前因為沒有固定的電動車充電場所,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現象十分普遍,消防隱患突出。為此,浣江居委會早在3年前就通過引進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企業,在轄區內建設了三處集中充電場地,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上百個充電樁位,居民只要通過掃碼、投幣等方式,即可完成充電。充電結束后,系統會自動斷電,避免了電動車過充引發起火。“自從裝了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我們這里就沒有發生過電動車充電引起的火災事故。”浣江居委會主任袁惠鑫說。

在越城區塔山街道,不少老小區最近也都裝上了這樣的公共充電樁。昨天上午,記者在百草園小區北門看到,這里有一排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小區居民介紹,每天傍晚下班后,都有不少居民推著電動自行車來此充電。“以前我們老小區沒有充電的地方,只能從樓上把電線接下來,其實很危險。現在有了公共充電樁,方便多了。”百草園小區居民葉女士對記者說。

塔山街道辦事處安監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老舊小區有空余的場地,通過社區申請,街道就會組織相關企業到老舊小區進行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安裝。目前,在塔山街道轄區內,已有望花社區、魯迅故里社區等多個老舊小區裝上了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其它社區也都在摸排空余場地,安排充電樁建設。

記者注意到,一處10個樁位的公共充電樁,需要占用3個汽車停車位左右的空間,這對于停車本就緊張的老舊小區來說,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對于資金較為寬裕的街道而言,直接把電接到每一個車棚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

越城區北海街道轅門社區此前就面臨沒有場地建設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的問題。為此,北海街道辦事處投入30多萬元,為轅門新村2271間車棚全部安裝了電源和接線板,以方便居民充電。同時,車棚的電源線通過地下走線的方式通到樓道口各戶自己的電表箱內,有效避免了飛線充電的消防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