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退坡真轉型 北京充電樁補貼政策落地

汽勢傳媒

汽勢Auto-First丨劉冀然

日前,北京一連迎來兩項充電樁補貼政策落地。

 

5月9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2019年度北京市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符合要求的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以充電設施功率為基準給予補助,7kW及以下補助0.4元/W,7kW以上補助0.5元/W。

5月16日,北京發改委發布《關于2019年擬申請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的公用充電樁項目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擬補助項目覆蓋全市所有區域,清單包括直流樁3118個、交流樁850,共計3968個。

補貼政策完成轉型

按照國家工信部和相關部委的既定計劃,我國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在2020年完成退出,為了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過渡,國補與地補均已采取分段釋放調整壓力的做法,這便是我們經常說起的補貼退坡。

汽勢傳媒

但我國針對的補貼并非從退坡到消失,實質上,只是從鼓勵產銷的購車補貼,轉型為惠及用車的充能補貼。2018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財政部便已聯合印發了”關于《提升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的通知,而市發布的《指南》與《公示》,也意味著針對基礎充電設施進行補貼的政策已經逐步落地實施。

據汽勢Auto-First了解,除以外,廣州、三亞、青島、南京等多地政府也已經先后發布充電設施補貼細則,包含一次性建設補貼、設置充電費率上限、減免基礎電費等多種補貼方式,補貼的充電設施考核標準包括建設運營管理制度完備、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充電數據輸出符合國家及地方規定等。由此可見,隨著充能補貼相關政策的逐步成熟,我國正在進入從鼓勵產銷轉至鼓勵使用的“后補貼”時代。

補貼對象力求詳盡

根據具體政策的內容顯示,《指南》的補助范圍為未使用財政資金建設的單位內部公用充電樁,這也是國內首次對單位內部充電設施進行補貼,意在進一步完善“目的地”充電設施的建設與使用。

而《公示》中的充電樁項目則屬于獲得市政投資補助的范疇,對公共場所的公用樁予以建設補貼。值得注意的是,除國家電網市電力公司以外,其他進行充電設施建設的民間企業同樣也可以享受市政補貼。

汽勢傳媒

綜上,《指南》與《公示》分別從電樁所在地,以及是否獲得一次性投資補助兩個層面進行區分。

如此區分,好處有二:其一,避免重復申領補貼的“騙補”行為;其二,補貼對象力求詳盡,保證充能補貼全面惠及除個人專屬充電設施以外的全部公用充電樁。

鼓勵建設者?惠及使用者

據汽勢Auto-First了解,受制于保有量因素,以及充電樁運營公司在技術快速研發迭代、產品更新換代上的高額投入,目前我國尚未出現實現盈利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在新能源車型銷量逆市上揚,年銷突破百萬輛的2018年,甚至有多家充電樁運營公司宣布倒閉。

以《指南》與《公示》為例,國內多地政府出臺的補貼政策將對積極建設充電設施的企業予以資金扶持,在新能源車輛銷量增勢明顯但總體保有量比例較低的時期,未雨綢繆,提前對充能設施基礎建設予以政策支撐,意義重大。

汽勢傳媒

更深層次來看,補貼并非僅僅依據“量”而決定,更對“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交流慢充樁和直流快充樁進行差價化補貼,鼓勵企業建設技術含量更高、使用更為便捷設施的意圖明顯。同時,各運營企業在充電設施的運營安全、充電數據收集、設施布局規劃等方面的執行與決策,也將在嚴格管控與政策指導之下得到進一步改良。在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資金支持的同時,車樁比趨于合理,充電樁使用率提升,充電企業也將向盈利經營邁出一大步。

汽勢傳媒

當充電設施持續合理鋪設,隨時隨地都可完成車輛補能,純電動汽車使用者的充能焦慮將逐漸煙消云散;隨著充電設施的建設運營成本降低,的使用經濟性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如此看來,《指南》與《公示》的實際補貼對象雖為充電設施的建設與運營企業,但實際上的受益方將是使用者,這也完全符合補貼由鼓勵產銷轉向惠及使用、真切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初衷。